由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主办、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承办的“新常态下地质教育研讨会”于5月10日在京召开。
来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组织、教育部、国土资源部、中国地质调查局、中国地质学会等相关部门,以及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、武汉)、南京大学、吉林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、东华理工大学、河北工程大学、河北地质大学等国内主要地质院校和内蒙古地矿局、云南有色地质局等地勘单位的有关领导、专家、学者齐聚一堂,共同研讨新常态下我国地质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,共商地质教育发展大计、共展地质教育改革宏图,推动地质教育实现新跨越。我院教师由孙玉壮教授带队,王学文、秦身钧、王金喜、杨玲等一行5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
在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上,12位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。南京大学教授董树文提出:深地探测需要高水平地球物理人才;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指出:大数据时代要建立地质科学的“数据科学”;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总结道:新经济发展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;内蒙古地矿局总工程师赵士宝提到:很多新来的年轻人根本不会一些业务性的写作,这其实也是影响他们发挥个人才能的重要因素;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昌表示:要注重本科教学,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热爱;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福生介绍说:该校已经提出回归本位,办好本科的教育理念,竭力培养对地质事业有兴趣,富有创新能力的地学人才;中科院院士、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坦言,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专业化,课程体系过于僵化,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化、专业化和连贯性,培养出的学生如同工业流水线上的“标准件”,难以成为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生力军。
从这些专家、学者的讨论以及其他高校代表分享的经验中,我院教师深受启发,对于如何在新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,如何顺应学科和行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活动的需要,实现学院可持续性发展,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。